2022年,90后已成为现代社会职场中的主力军,几乎每个公司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在社会上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位置越来越重要,那这些90后的收入水平怎么样呢?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提升收入呢?
在中国,每月可支配收入1万元,就已经超过了99%的人。网络上很多键盘侠对于月收入1万元嗤之以鼻,但当我们走进现实生活,发现,身边收入超一万的人却在少数。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对中国收入分配的研究报告来看:1988年、1995年、2002年、2007年、2013年和2018年这六年的数据跟踪,这六年里进行了6次入户调查;根据最近的一年2018年的调查数据,研究院官网发布了一篇文章,文章内容中包含了部分数据结果;分层抽取了7万个样本的数据显示: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占比仅有0.61%,在5000-10000元区间的占比4.52%;大部分的中国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00-1500元之间,占比约40.71%。
有的人可能会说,怎么可能只在500-1500元之间,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其中还包含了无收入家庭、没有退休金的老人、失业人群、上学的学生等等,他们也都统计在其中。所以数据才会偏低。如果只统计打工人的话,数据自然会漂亮。
但即使我们把统计范围缩小,只统计已经毕业的学生,他们已经在社会上工作,但是能达到月收入一万元的仍然不多。而且统计的数据大多都是包含税收入的,如果抛去税,只看到手收入,那只会更低。根据《中国2020届大学生毕业培养质量跟踪评价》的数据显示:税前收入可以达到1万元的已毕业大学生人数占总群体人数的4.3%,有68%.1的是收入在6000元以下,也就是说在这个群体中有近7成的毕业生税前收入没有达到6000元。有人或许会说刚毕业收入达不到很正常,但事实是,根据统计,在工作两三年后,能达到一万元收入的还有很多,毕业3年后,本科生的平均月收入在8279元。
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好像人均年薪百万,但在中国,月收入达到一万仍是难住大部分人的一道门槛。很多毕业大学生,不管是想提升自己还是想多赚点工资,很多人选择去了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等。
在不同的城市,月收入超过一万元给你所带来的生活质量都大有区别。
一线城市,工资高的同时,房价、物价也会比二三线城市高;特别是租房的价格更是天壤之别。房租普遍是年轻的打工人每个月支出占比最大的;根据《2021年中国本科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像北京和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2020年的时候住房成本就已经占据了他们收入的40%。像上海、杭州占比也是不相上下,分别是38%和32%。但是和成都、长沙这样相对规模小一点的城市就拉开了距离,虽然月收入降低,但房租的占比仅在15%左右。
现在互联网科技的发达,使得很多即使在三四线城市生活的人同样生活得丰富多彩;很多情况下他们的生活压力会比一线城市的人小很多;很多原本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在一段时间后也会选择回到三四线城市。回到小城市也不能代表收入会降低,生活质量会降低,很多自身优秀的年轻人回到三四线城市要比之前快乐得多。
很多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收入。
新兴行业的发展,让就业的选择也多了起来。不再是局限于某个城市、某个地点、某个时间;很多年轻人在小城市一边上班的同时还会有第二职业,很多公司也会为了减少成本而雇佣灵活就业人员,同时为多家公司服务也没有关系,他们之间没有合同的约束,分配任务,完成任务即可,这一种新兴模式就叫做灵活用工,可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还可以适当提升收入。
困扰我们年轻人的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到底做什么才能月入过万呢?”影响收入的因素不仅是在哪里工作,更重要的是做什么类型的工作。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月收入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IT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还有金融行业。根据统计,这几类行业中人均月收入超过一万元。
但是这些行业对于我们普通打工人来说,如果不是本专业的可能面临门槛问题。这些行业对于工作时长和工作强度都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前两年,我们经常会在热搜上面看到某某公司的技术人员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猝死的新闻;所以这些行业内卷还是比较严重的,很多深陷其中的人在身边的氛围环境的影响下不得不“拿命换钱”。
最后我想说,不管你是月收入超1万还是月收入5000,都应该努力生活,不要进入此类的攀比中,压力或许有时候是努力奋斗的动力,但同样也可能是击垮人的一根稻草。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都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