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革新和新经济的崛起,企业和社会对灵活用工的接受度逐步提高,根据《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数据分析, 2021年中国企业整体采用灵活用工比例为61.14%,同比2020年上升了5.46个百分点。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已经达到2亿人,一方面劳动者选择自由、宽松、机动的灵活就业,另一方面企业出于“降低用工成本、突破编制限制、规避风险”等目的采用灵活用工,这样体量的人群规模极大促进了多种用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那么,灵活用工如何破局解决参保问题呢?从政策层面看:“十四五”规划以及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放松灵活就业者参加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将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同时最高法工作报告也提到,完善处理新就业形态纠纷的司法政策,依法治理欠薪问题,加强劳动权益保障。从地方执行层面看: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安徽、四川等地已经积极行动,陆续就相关问题推出政策方案,从公平就业、工资支付、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职业伤害保障等多个方面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从长期发展来看:在放开养老、医疗参保限制的前提下,应逐步放开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与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的限制,完善社保的衔接转续、异地结算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