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一些在工地干了一辈子的农民工不解:“我还干得动,为什么不让我继续干下去?”
老刘今年刚满60岁,在这之前,他已经在工地上干了26年,他的身体依然硬朗;“在这什么清退令之前,我在工地上干得好好的”,老刘说。然而就是在今年老刘迎来了职业的转折点,询问走访了之前的工友、老乡、打工熟悉的包工头后都无果;迫于无奈,老刘只能背着行囊,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回老家河北。返程回老家,老刘依然选择了绿皮火车,就和二十多年前刚来北京一样;带着自己的行囊,老刘的座位靠着窗口,火车缓缓发动,慢慢离开了自己打工了几十年的地方;老刘手撑着下巴靠在窗前,微风吹过他已老去的面庞,思绪也一下去回到了三十几岁,他还年轻的时候。
二十几年前,从老家挑着一根扁担,两头挂着两个编织袋,一袋被子,一袋衣服;就这么来到了北京。“刚到北京的时候没有地方睡,桥洞底下就成了暂住之所”。后面到了建筑工地,工地包吃也包住,住的是那种铁皮房上下铺的那种,但也算有了安稳的住所。年轻的时候干得活多,用的力气也多,一顿吃个四五碗大米饭不在话下。
如今的老刘,皮肤黝黑,因为常年在高温太阳暴晒,皮肤上也布满了斑点;手上全是厚厚的老茧,脊椎也不如以前挺拔,向前佝偻着;这些也都是二十几年的工地生活在老刘身上留下的印记。
建筑工地上打工虽然又脏又累,但在90年代初,用力气活挣出来的钱并不会被人瞧不起。
当时在工地上打工,薪资也还算可观,没几年,村里人还都是矮房子的时候,老刘已经盖起了二层小洋楼;老刘家里有两个儿子,从小到大的学费生活费都是靠老刘在工地上打工赚来的;到前些年两个儿子结婚的彩礼钱,也都是靠老刘一边打工一边攒着的,在村里也并没有过得比别人差。
但如今现在自己60岁了,工地不要他了,没有了收入来源,以后家里的生活开支就不能靠老刘了。在90年代,当时年轻人都很淳朴,一个年轻健壮的小伙子去工地打工,并不会被人瞧不起,对于姑娘来说反而会觉得这个人能干赚的还多,身体还健康,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放到现在呢,每天干着体力活,一天下来满身都是灰尘,可能很多姑娘都是避之不及吧。
张祥是南京某大型建设项目的副经理。“每年都会看到很多像老刘这样的农民工被迫离开工地,”他说。因为现在建筑行业对安全问题十分的重视,项目上经常会面临上级检查,政府检查、自查等等。对于工人的年龄把控得非常严格,一年一次的登记审核是必不可少的。
3月18日开始,建筑行业清退令一出,很多关于清退令的内容文章登上了微博热搜,大家对这个问题很是关心,建筑行业超龄农民工的就业和保障问题一下子被推上了舆论中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说:“建筑业中农民工占的比重最高,农民工的权益更需要保障。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他们为中国建筑业和城市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防疫复工中农民工做出世人睹目的成就。”
小张今年35岁,在工地上已经干了近10年了。工地上的活虽然苦、虽然累,但是对于小学毕业的小张来说,也是一份不错的工作,毕竟薪资可以达到8000-10000元。小张说:在这么多年的工地生活中,明显感觉到了工地管理越来越规范,从近几年开始,进入工地必须要人脸识别,在工地也必须佩戴安全帽,不可以穿拖鞋,而且工地上也不再看得到60岁以上的农民工了。
农民工这一批流动人口,是中国城市化的特有产物,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高龄农民工为这座城市贡献了青春和热血,我们敬佩他;但,也别忽视他。
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现在工地上的年轻人少的可怜,干苦力的基本都是已经在工地上干了十几年的中老年人,像一些基本的杂工和体力工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几乎看不到年轻人。
农民工不像有的职工一样退休了就有养老金,所以他们不能停下来,停下脚步就没了经济来源,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还愿意这么大年纪还在工地上折腾。工地上面干活受伤都是常事,他们也不是不清楚,但是这又能怎么办呢,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下去,小心加小心。好在现在很多工地上也都会给建筑工人购买意外险等让工人可以得到保障。但是超龄的工人没办法纳入工伤保险中,一旦超龄工人出事,只能项目部全部赔偿而不是由商业保险赔偿。”
在城市的发展和进化过程中离不开农民工。但如今是年轻人不愿意进厂,老年人进厂难。现在厂里招工,也是明确规定,地区不同,超过50-60岁的不要。这让现在很多农民工只能在家里待着。想要发挥余热却找不到用武之处。更何况他们的身体也还算硬朗。
全国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清退超龄农民工,应当说,出发点和初衷是善意的,主要出于安全考量。但是,不管是建筑业清退超龄农民工,还是企业清退超龄农民工,不宜“一刀切”。既要因人而异,也要多些政策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