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级>
本该颐养天年,却只能拼命地活着

《工人日报》3月18日报道,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

其中,上海明确规定禁止18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三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天津则要求施工单位对超龄人员健康证明(有效期为1年)进行核验,并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此报道一出,引起了多方热议,“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的词条,一度登上3月18日的微博热搜榜第一。让人不经感慨,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会在原本该养老的年纪依然在外奔波劳碌。如果实施一刀切,那些原本只能靠自己的农民工该何去何从。
如今很多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大多数都是50岁起步,60岁左右的大有人在;工地上的活儿大多都是又脏又累,哪个农民工的手上不是布满了老茧和裂痕。你让现在的年轻人,又有哪个愿意做这类的活计;如果不是因为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他们这个年纪又有谁还会在工地上忙碌。
如今的建筑工地上,农民工的年龄趋势很是明显。
大多数都是50—60岁的,40岁的在工地上都属于年轻人了,30多岁的更是少有,现在发布清退令,工地上也将会失去一大半的主力军。这些60岁左右的农民工也将无处可去;有的人会说,可以回老家务农,现如今务农也都是机械化,播下种子,施下化肥,等待秋收;就那么几个时间段,如果专门在家务农,那其它大部分时间不就都是无所事事了,虽说这个年纪本就该悠闲在家,但是我们忘了一点,他们也需要收入,在他们身体还健康,还能做得了体力活的时候,也想帮家庭减轻负担,或者这个家庭还需要他们来支撑,生活本身就很艰苦,看不到,不代表没有。
社会的贫富差距太大,贫富的差距就会带动思想意识上的差距,从小生活富裕,家庭优渥的人根本理解不了最底层农民的生存,没有经历过又何谈理解。
不仅仅是建筑行业群体老龄化严重,在大环境之下,很多行业的现状也是如此。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6.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老王是建筑工地上众多60岁左右农民工中的一员。实际年龄已经65岁,在工地上也已经干了二十几年,这把年纪,本应该退休,在家儿孙绕膝,尽享天伦;
但“麻绳专挑细处断,噩运只找苦命人”;原本儿子和媳妇就已经离婚,留下年幼的孙女,儿子因为离婚的遭遇,整体浑浑噩噩,酗酒打牌,不务正业。家庭的重担无疑不落在了他的头上,不管怎样,生活还得继续;过了一段时间,儿子意识到不能再这么下去,也要尽到一个父亲、一个儿子的责任,去了外地务工,原本生活有了起色,但命运好像给他开了个玩笑。儿子在工地出事,意外走了。天一下子塌了,但还有孙女要养,他只能顶着丧子之痛继续生活着,继续在工地干着体力活,每个月小几千的工资照顾着家庭。如果他也没了工作的机会,那家庭就失去了收入来源,他们该怎么生活下去,孩子还小,以后上学生活都需要费用。
这不经让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小说的主人公福贵有着对苦难异于常人的承受能力和乐观态度,他的一生经历了自己的大起大落,经历的身边的人失而复得和最终一个个离他而去,当最终他世界上的亲人一个不剩的时候,他也变成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留给他的只剩下静静的等待。
越是底层的人越没有话语权,尤其是老年农民,他们的诉求谁来关注谁来在意,他们的生存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我想说如果我们不能给予底层民众更多实质性的帮助,那么就请不要以“爱”之名让他们的处境变得更艰难,保护他们自力更生的权利,保护他们对生活的希望,也是一种善良。




© 苏州全思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502786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