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级>
工厂正在逐渐“老去”

 

如今的工厂,年轻人已不到一半,一家老工厂,原本有200名工人,现在就只剩下50名工人了,而且他们的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这代表年轻人已经不再向往工厂,一个个都已经离开了工厂。根据调查,这家工厂已经有大概10年没有招到40岁以下的人了,现在年轻人都到了大城市去打工,就剩下了年龄大的一群人。
这个问题值得反思,为什么如今年轻人都不再喜欢进工厂?是年轻人本身的问题还是工厂的问题?现在的工厂里没有了鲜活的年轻人只剩下了大龄人。
工厂里的一位50岁的刘阿姨,她已经在这家工厂工作了10年了,算是资历很深的老员工了;刘阿姨做的就是流水线工作,虽然每天很枯燥,但是不用动脑子而且只要工厂不倒她就很稳定,而且现在自己年龄也很大了,做别的活也做不来;刘阿姨每天都是厂里第一个到岗的,她的主要工作是贴标签,工作没有难度,可以说很简单,只要动作娴熟不偷懒就行;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也属于正常工作时长。
这个工厂主要是生产塑料挂钩的,这种塑料挂钩对工艺技术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可以说技术含量比较低;所以面试成功的概率比较高,直白点说:有手就行。刘阿姨10年前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这家工厂面试,没想到就面试成功了,当时面试的人也是说的:这个岗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每天工作8小时,管饭,很轻松的。进来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果然不难,就只是贴贴标签,除了枯燥一点,薪资不是特别高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也就是这个看似不大的小问题,却也成了招不到年轻人的大问题;两年下来,工厂里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也很难招到年轻人,所以现在工厂里就剩下了和刘阿姨年纪相仿的人了。
有的人说以前工厂年轻女孩子也不少啊,是的,最早的时候确实有很多偏远地区的年轻女孩来工厂上班,但你看近两年呢,工厂里的年轻女孩子真的是越来越少,直至看不见了。不夸张地说,剩下的都是中年妇女。为什么一开始都喜欢进工厂,因为工作简单,收入稳定,包吃包住,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年轻人会觉得工作枯燥得不到提升,没有自由且工资低。
刘阿姨说道:10年前她刚进工厂的时候,那时候的薪资构成就是基本工资+加班费;当时基本工资是11000元,每天工作8小时之后的每小时算加班费,每小时18元,当时算下来一个月到手工资也有个3000多。当时这个薪资水平是要比在老家饭店当服务员后厨洗碗工资高了1000左右。而且那时候房租也便宜,工厂也是包饭的,每年下来也能攒个两三万元。但是放到现在来说,压力明显比之前大了,房租价、物价都在上涨,但是薪资也没有上涨多少。
刘阿姨又说道:在过去的这10年里,她的基本工资从1100元涨到了2200元,加班费也从18元每小时涨到了20元;现在每个月工资到手也达到了4500元左右;
虽然数字上看着涨了不少,但是现在什么成本都在增长,就拿房租来说,现在一个小的单间都要1300元左右,别提其他的了,工资涨了却没有以前好过了。
那年轻人呢,当时的年轻人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有不少选择进了电子厂,电子厂工资相对会比普通工厂的薪资高,而且还包吃包住,一个月下来基本工资加上加班费怎么到手也有个6-8k左右;这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已经不少了。但是高报酬的代价就是:不停地加班从而牺牲到自己的自由时间。
大多数的电子厂和工厂是不允许工人带手机进工作岗位上的,除了中午有半小时的吃饭时间之外,其他时间都是要在流水线上不停的工作的,半小时吃饭时间不算长,也就是一到吃饭点就得感觉去食堂打饭然后迅速吃完就得到岗继续工作了。大多数的年轻人很难长时间接受这样枯燥的工作方式,所以工厂也就越来越难招到年轻人。
刘阿姨还说:她之前也有将自己家亲戚的小孩带过来上班,小孩学历不高,所以找工作也比较难,就把他带到电子厂试一试,结果没干多久就辞职了。辞职的理由就是:厂里面管得太严了,到岗不能带手机,不能干别的,就连上个厕所都要和小组长打报告,而且本来就是单休,几乎每天都要加班;虽然一个月也能赚个8000左右,但是每天几乎除了上班也没多少时间出去逛街游玩的,钱是存下了,但是自由没了。现在的年轻人是享受生活的一代人,既想赚到钱又想有足够的时间享受生活,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两件事情在普通人身上很难实现。
有的年轻人因为工厂的枯燥不自由而拒绝进厂,还有一部分不想进厂的想法却是:觉得进厂就失去了工作上的尊严。如今不像以前了,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很多农村的年轻人都奔赴北上广深去淘金,当时很多人涌入服装厂、玩具厂、机械厂等。
当时的工作也是一样的枯燥,但是当时他们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当时他们会觉得背井离乡到大城市,进厂打工是他们追逐梦想的一种方式。当时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不管怎么样,在外工作一年赚的比在老家的父母多的多了;所以当时他们心中更多的是自豪和骄傲,并没有因为在厂里打工就低人一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厂里打工似乎变成了一种难以启齿的事情,说出来怕别人嘲笑和低看。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宁愿在外做销售也不愿意进厂打工。
小陈一开始去深圳进了一家工厂,当时他进厂就是单纯为了赚钱而去的;心理建设也已经做好,加班也没关系,能赚到钱就行。但当他真的干了一段时间后,形态却发生了大的改变,痛斥工厂的管理模式不把人当人,感觉就像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早上到了车间得先开早会,然后就是喊口号,就连中午吃饭都得集合排好队,车间里不让带手机,不允许交头接耳,上厕所一如以往的需要打报告,如果没人顶替你的岗位,你就只能憋着;大家有没有想过,这种场景是不是和监狱里的劳改犯很相似。
小陈说,在厂里上班每天除了工作就是休息,每天就是两点一线,宿舍车间来回。生活的枯燥让他意想不到。每当走出工厂,他感觉自己都无法昂首挺胸地走在道路上,感觉现在社会对进厂打工的年轻人都戴着有色眼镜。我们在网络上经常看到一句话,表达的就是让没有能力的人进厂打工:“找个厂打螺丝吧”,虽然是一句玩笑,但当这句玩笑落到我们自己头上的时候,你就觉得不好笑了。
虽然在工厂打工的那一段时间里,小陈每个月都能拿到1万左右的工资,也确实比在老家的很多同学赚得多,但每次回老家和朋友亲戚之间谈论工作的时候, 都觉得自己低他们一等。 小陈说:就像他们村有个女孩子在一家私企做文员的工作,一个月也就3千左右,我的工资抵他们3个月还多,但每次和他们沟通的时候得知我是在工厂打工的时候,她们的那种优越感就油然而生,这种感觉真的不好受。
小强的工作经历和小陈有点相似,小强毕业之后零零散散的也工作了3年,但这三年既没赚到钱也没学到技能,在亲戚的劝说下,小陈最终也进入了工厂,但时间很短,因为小强在外面工作了3年了,进厂之后给他的感觉很不好,就像上面所说的军事化管理,薪资是挺满意的,但是给人感觉压抑不自由也有没有了。离开工厂之后小强选择成为了一名外卖骑手,外卖骑手每天穿梭在各个街道,可以见到不同的人和物,这一点就比工厂自由而且每天都是新鲜感,因为每天发生的都会不一样,小强对他的这份工作也是非常满意。
而且现在人大部分的素质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时候因为下雨或者恶劣天气送餐延迟了一点,顾客也会理解并不会破口大骂。
这么一说似乎现在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的原因都出在工厂身上,年轻人可以拒绝进厂,那工厂招不到人怎么办呢,好像能力有限,没什么大的可实行的办法。有的工厂在薪资上做出了调整,希望年轻人看到高工资的诱惑可以再次进入工厂,但现实却是,现在的年轻人既想工资高,又想活轻松,工作氛围好,不想被多管,但社会往往更现实,自己本身能力不是很高,就造成了一种高不成低不就,“但出现这种情况也不完全是年轻人的问题。”
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回报,但往往现在社会的发展让他们觉得付出并不能得到等值的回报,再加上现在人压力大,很大一部分在买房子上面,要工作多久才能凭自己的能力在城市买上一套房,对于很多普通的年轻人来说很难实现。所以很多年轻人就选择了躺平,享受当下,及时行乐。以前的人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如今呢,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一些主播和明星,随随便便带个货就能赚到普通人几辈子都赚到的财富,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哪个年轻人不想一夜暴富?但现实不是谁都可以成功,平凡才大多数。
希望更多企业工厂和社会可以做到改善,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归实体经济,让年轻人想回到工厂,工厂也因为年轻的到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 苏州全思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5027861号-3